一直向往在西北大漠看“长河落日圆”,感受风沙的肆掠而过;也憧憬于江南水乡的“鱼戏莲叶间”,期待一阵杏花雨的拂面。虽然没有看到过塞外落日的壮美,但那些年宁夏春天的风沙,让我领略了西北****的粗犷;而杏花雨,在苏州的这几年,也未曾邂逅,庆幸的是,苏州的那些古典园林,实实地弥补了当年和大学室友未能“同江南游”的遗憾。
叶圣陶在《苏州园林》中说,“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,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”。 这个建议着实很好,我甚至在心中嘀咕,可以考虑作为苏州园林对外宣传的广告语。拿着“园林卡”一路畅行,看过了夏季的拙政园、狮子林,看过了深秋的留园,看过了冬末时的网师园。
很喜欢曹林娣《静读园林》一书中首页上的那句话: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历史,东方的建筑是木头的画卷。看过了夏季的拙政园与狮子林,知道“画卷”一语诚不欺我:满眼的苍翠绿色,如油画般迷人沉醉,那绿色是竹子、是荷叶、是藤蔓、是满枝的叶子。而那一池碧水,更是任由锦鲤嬉戏、荷花飘香。
因为仕途失意,明朝正德四年,御史**献臣归隐苏州,又根据潘越《闲居赋》中的“庶浮云之志,筑室种树,逍遥自得。池沼足以渔钓,春税足以代耕。灌园鬻蔬,以供朝夕之膳……此亦拙者之为政也”,将自己宅邸命名为拙政园。当年知晓这段典故时,窃以为这个园名可谓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归隐的****表现。但是在拙政园中却有一处湖石踏步,其形不可名,让人对其颇为玩味。记得那天的年轻女导游对身后的一众游客如是解说:“你们中谁是做官的,过此踏步要三步而上,象征连升三级;做生意的老板,要两步而上,象征步步高升;平明老百姓则要一步跨上去,象征一步登天。”妹妹听后,一步跨上,我却在疑惑中走了两步,被妹妹笑话“真笨”!
和拙政园相隔甚近的狮子林,被大家称作“假山**国”,本是元朝时,高僧天如禅师的弟子“相率出资”为其所建,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,故名。狮子林的假山群不愧“假山**国”这一美誉:妹妹走在前面,七拐八绕,钻洞穴时,对自己身高很自信的妹妹,被假山毫不客气的“碰”了一下,回头“龇牙咧嘴”地告诉我“还挺疼的”。那日在狮子林遇到一对来自东北的中年夫妻。先是在人工小瀑布前留影遇到,各自帮忙拍了些合照,又一路同行至假山这边。一直笑眯眯的妻子显然性格比较活泼,穿着“一步裙”也不逊旁人地在假山中钻来钻去,待其到了山顶,不见身后的丈夫,便低头向下张望,我和妹妹笑着对那个丈夫说:“你得快点了,她在上面找你了。”
在狮子林中,自然就会想到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。听说当年乾隆皇帝游狮子林时,在假山中徘徊了近两个小时,不得****,又因喜其山石形状多姿,便留下了“真趣”二字的评价。而且回到京城后,乾隆对狮子林是恋恋不忘,遂下令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;当承德避暑山庄内的“狮子林”建成时,乾隆曾夸口“欲傲金阊未有此”,可见其对狮子林的由衷喜爱。